沈茂德: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作者:
来源:锡慧网上家长学堂
发布日期:2023-08-14
字体:[     ]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每年这一天所在周为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今天,江苏省天一中学原校长沈茂德就家庭教育想对年轻父母们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年轻的爸爸妈妈,进行关于家庭教育的讨论,有一种沉重感。


因为家庭教育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更不是容易的事情。但孩子的培养,于你们而言,既是为父为母的责任,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更重要了。


积四十多年的教育经历,对近千名优秀孩子成长的范例研究,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家庭生活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浸泡,孩子是酸还是甜,就在这种印刻性的浸润中形成。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养成“三好”(身体好,性格好,习惯好),那么,这个孩子就很可能成为所谓的“问题孩子”。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养成了坏身体、坏性格和坏习惯,那么,无论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多么能干,他们也很难根本上改变孩子。


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年轻父母一定要认识,深刻影响孩子性格、习惯等核心素养养成的决不是学校的教科书,而恰恰是常态家庭生活中,孩子们感受到的父母每天的言行。所有年轻父母必须确认,幼苗生长的根系决不是语文、数学等考试的成绩,而是孩子渐渐生长中的“性格”“习惯”。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家庭生活中没有培育好以“性格” “习惯”为主要标志的“素质根系”,孩子很难长成一棵蓬勃的大树。


有家长会很自信地说,我为孩子专门聘请了高水平的家教,在孩子的成长中,也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但是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孩子的成长不一定与投入的金钱成正比。我们先展开以下讨论,请年轻的爸爸妈妈对照以下的文字,深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科学。


1.对家庭生活具有“印刻效应”认识不足,家庭生活中父母并没有注意用自己最好的言行给孩子做榜样,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与习惯养成的过程性培养不够重视……


2.千方百计将孩子挤进重点学校,到处寻访名师对孩子进行知识辅导,但没有认识到梦想(内驱力)、兴趣(持久力)等才是孩子前进路上的真正力量……


3.尚没有认识到广泛的书籍阅读、丰富的大自然游历、品质性媒体的现代数字阅读、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历练、走进社区的体验性经历等丰富经历,都是孩子应该阅读与体验的教科书……


4.对孩子的成长性评价方式简单粗暴,唯成绩、名次。孩子成绩退步,便勃然大怒,名次靠前,就物质奖励。但很少关心孩子的成长过程,生活中缺少倾听的姿态,更缺少与孩子平等对话与深度沟通,更缺失价值方向的指导与引导……


5.对孩子们的生活予以了无微不至的物质性照顾,成长中一切包办代替,遇到困难总是父母出面去解决,孩子缺失了独立的意识和能力……


6.因为迷信“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缺失了教育的耐心与理性,用短视的功利行为要求孩子的所有行为,不顾孩子的兴趣,盲目地送孩子上各种才艺培训班,孩子忙碌于各种技能性的“等级”训练、特长班学习,缺失了兴趣的选择,缺少了自由成长的空间、缺失了自主成长的快乐,父母还坚定认为是在实施素质教育……


7.父母的言行心态浮躁,行为钻营,不相信努力;追求名利,鄙视平凡;仰慕浮华,不愿脚踏实地……


8.盲目攀比,总是以别家孩子之长,批评自家孩子之短,希望孩子成为“百科全书”,希望孩子事事冒尖……


如果上述行为中有些正是年轻父母言行的实际,那么,请年轻的爸爸妈妈一定要深刻警醒、认真反思了。我给予你这样的提醒:每个孩子都是完全不同的种子,面对孩子的成长,需要有足够的热情和足够的耐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教育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批评的是教师,但作为家长,你的教育行为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呢? 


我非常诚挚地提醒,良好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父母愿意投入时间,陪伴孩子成长。这里说的陪伴,基础是保证时间的投入,在这种投入中还表现出更多的欣赏、更多的支持、更多的鼓励。良好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标志就是孩子始终生活在热腾腾的关怀、鼓励、期盼和帮助之中。


面对个性化的、成长中的孩子,我想问,在生活中,年轻的爸爸妈妈,你是否表现出这样的姿态和言行:始终以热腾腾的情感呵护着孩子的成长,始终以无限的期盼引领着孩子的成长,始终以优秀的教育智慧帮助着孩子成长,始终以农夫等待丰收的耐心等待着孩子的成熟……


如果你肯定地回答“是”,那可以预见,你的孩子,不仅有童年的幸福,他,一定还会有美好的未来。


40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下结论性地说,每一个优秀的孩子,他所有进步的基础其实是父母的循循善引和家庭优秀文化的深刻熏陶。年轻的爸爸妈妈可以坚信,真正把孩子送至人生高速公路入口处的“教师”,一定就是你们。


当然,我也要提醒,一些“问题孩子”的背后,确实存在着种种不良家庭文化的负面影响。所谓“龙生龙,凤生凤”的古训,并不仅指遗传的力量,更多的是指家庭文化熏陶的力量。


好多年轻人会问,家庭教育如何做?我想这样说,家庭教育的基础是儿童立场,就是父母要懂孩子,认识自己孩子的个性,把握孩子成长的科学方向,生活中,父母应有二个基本的教育原则:一是面对孩子的成长,父母应有足够的教育陪伴,始终呈现热腾腾的情感,让孩子生活在温暖之中,二是每天的生活中,父母呈现在孩子面前的言行是善良、阳光、向上的积极生活者……


我想对所有年轻的爸爸妈妈说: 


年轻的爸爸妈妈,儿童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发展的可能性。孩子的个性、孩子的素质、孩子将来可能达到的人生高度,就在家庭生活的熏陶中,孩子一生的性格与习惯正在你不经意的生活话语中养成。


人的培育十分复杂,孩子的教育绝对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倘若期盼孩子们长成一棵棵大树,那你必须确认种子萌芽必需有温润的“土壤”,幼苗茁壮成长必需有良好的“气候”,而家庭文化,就是“土壤”和“气候”。


——永远站在孩子的前面,因为你,就是他们前行的“灯塔”!


——永远站在孩子的立场,做孩子的朋友,他们的成长,需要的是理解和激励,需要情感与精神的滋养!


——永远站在成长的立场,既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也要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