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市凤翔实验学校:“深度学习•本色课堂”教育教学展示活动纪实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1-28
字体:[     ]

岁月匆匆,时至晚秋,转眼冬的步伐已逐渐临近,但锡城北郊的凤翔实验学校依然奋马扬鞭迎小寒,深度教研正当时。

11月22-23日,“深度学习•本色课堂”教育教学展示活动在凤翔实验学校初中部隆重举行,本次活动重在彰显“双减”背景下校本教科研特色,重点围绕学习任务单在课堂教学中高效使用和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两大主题而展开,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促进教师对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实践的专业化发展,为推动课程改革、课堂转型创设有效路径。

发力“本色课堂”,任务单赋能高效课堂

为响应梁溪区课改,凤翔实验学校积极学习《梁溪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和贯彻落实《梁溪区“1+3+X”教学高质量发展推进意见》,努力践行“新课标”理念,坚持核心素养为导向,强化学科实践的建设,积极探索以学习任务单为中心的“本色课堂”教学新样态。

随着许雯珺老师执教的八年级《孤独的牧羊人》,约德尔山歌嘹亮欢快的旋律回荡在课堂,本年度新一轮“深度学习•本色课堂”展示活动正式掀开了序幕。

语文学科组认真领会“新课标”核心理念,并积极付诸课堂,勇于探索。这次由梁溪区教学能手陆晓春老师执教的九年级文学类文本《智取生辰纲》一课,就是对语文学习任务群中发展型第二层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极佳的演绎与表达。

王佩老师执教的《7A第六单元Reading部分》以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小视频作为课堂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思维导图等结构化手段为抓手,带领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动笔来描述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输入转化为能力输出;最后根据本课时主题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持健康”,将所学知识转化成日常行动方略,升华了语篇主旨,体现了“本色课堂”一贯倡导的“以生为本,还教于学”,努力促进学生心灵完善、幸福成长。

吴钰老师的《7A Unit7 Shopping: Welcome to the unit 》则以“shopping”为话题,以礼物为主线,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结合实际,思考发现;授课中图文结合,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获取合宜信息,合理表达诉求,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语言技能和儒雅温馨的人文素养,于亲和的语言双向交流中润泽心灵,涵养性情。

“本色课堂”一贯倡导在教学课型的建模上积极建构,强调具有可操作性、可塑性、选择性等特征。这次展示中,学校教科室主任、市德法学科带头人向颖老师执教的七年级《爱在家人间》一课在任务单的运用上就堪称典范。作为一门致力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的基础性人文学科,德法课教学非常强调情境化创设、知识结构化设计。

卢雪艳老师开设的九年级德法《谋求互利共赢》则大开大合,磅礴大气,以我国的”一带一路”国策作为贯穿课堂的线索,结合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内容,并选取最近”巴以冲突”鲜活时政资料为素材,带领学生感知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担当意识,培养学生全球意识,很好地践行了她在学术讲座里倡导的“基于‘任务驱动’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彰显了丰厚的学术修养和科研意识。

借力“深度学习”,打造增慧启智课堂

深度学习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兴起而广泛盛行的一种学习新思维。它作用于中小学基础教育,其现实意义就是:“深度学习就是让学生置身真实情境、经历真实实践、解决复杂问题、完成表现性任务,由此生成可普遍迁移的概念性理解的学习”。

与传统教学相比,深度学习更注重教师的前端教学准备阶段:聚焦认知对象,致力于打造教学共同体。青年教师黄洋老师认为:通过加强实验的设计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一个可探索的途径,她在本次展示活动中开设的《注重探究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术讲座里这样表述:在教学设计中,应将探究实验的设计放在首要地位,通过设计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

徐颖老师在执教七年级生物《人体呼吸(一)》一课时,通过设立学习单的三项任务: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呼吸系统组成——制作简易呼吸模型——填写表格并与同学交流,引领学生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努力倡导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实验化”、教学效果“可视化”,践行本色课堂“简明而不简单,平实而不平淡,真实而不空泛”的核心理念。  

戴玉杰老师执教的九年级历史《美国内战》一课就在课前对内容精准定位、课上针对不同层次准确发问、师生对话简洁而有的放矢,彰显思维训练活力和张力。

周旻翳老师执教的八年级地理《水资源》一课和郭培鑫老师的足球训练课《倒地侧向扑地滚球》均体现了教师对深度学习的思考,融合新课程中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的学科理念,极大地挖掘了学生潜力,在实用技能、多维发展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探索。

助力“跨学科学习”,跃升教科研新高度

基于深度学习的跨学科活动设计,其本质上就是“双新”背景下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一种探索和尝试,作为深度学习的延申,跨学科主题学习已成了目前教育界炙手可热的核心话题之一。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16个课程标准都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出了要求,这种表述提醒教师们应及早关注目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在育人方式和学习方式上变革实践的新方向。学校领导和教科室敏感地捕捉这个趋势,并开展学习该项目的精要和贯彻实操事宜。各学科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理解和自身知识面、能力素养,对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和整合,以本色课堂创设的8种课型进行“课型”建模尝试,然后由点到面逐步全面推开,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郦惠萍老师本次开设的七年级语文《动物笑谈》一课就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郦老师由在生物课上学《动物的行为》时,生物科老师提到动物行为的研究者康拉德·劳伦兹并创设《动物行为研究者》的研学活动这个真实情境,组织教学;将充分挖掘这篇科学小品文的文学性和科学性,“跨”而有“度”。郦老师此节课致力于在学科:语文和生物融合方面做有益的尝试,树立“大语文观”,打破横亘在学科之间的藩篱,破除以往“跟着课文走”的痼疾,建立学生科学的认知方式、辩证的思维方式,以此引导学生建构自主合作探究、自觉格物致知的科学思维和唯物精神。

苏丽花老师在九年级化学《碳中和》一课中同样尝试了跨学科的主题教学,本次教学从低碳出行这一身边小事引出“碳中和”这一大概念,力图提高学生对于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理解和认识;简易捕碳机并现场演示操作,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再利用一系列对比实验探究合适的吸收剂,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对比实验中变量控制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审视这节课,让观摩者和学生耳目一新的是围绕简易捕碳机的制作和使用这一环节中,用到了物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尽管本次展示异彩纷呈,毕竟短暂有限,教科研之旅却始终是没有尽头的。回首一路走来的教改之路,绝非坦途,亦多崎岖艰辛,但“立德树人,立在潮头,冲向彼岸”,始终是凤翔人矢志不渝的人生坐标;我们将永远在深入学习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康庄大道上不负韶华、全力疾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