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上午,由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市第一中学携手华东师范大学、江南大学和江南中学共同举办的“指向融合育人的中学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顺利闭幕。包括各组织单位、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在内千余人共同参与,深入探讨基于融合育人的方式构建中学课程思政育人新路径,深度推进中学育人方式变革,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开幕式上,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市教育局局长宋新春总结了近年来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坚持一体化谋篇布局、立体式链接资源、多元化塑造品牌,在系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的丰硕成绩,并对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一中和江南中学在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的积极探索予以充分肯定。
立足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局,宋局长对于两校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在新征程上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发挥协同优势,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把每位学生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造就栋梁之才。
作为江苏省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江苏省思政育人特色学校和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市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联盟发起学校,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一中积极探索立德树人校本路径,探索以融合育人方式推进育人方式变革,依托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生活思政的建设,大力推进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内涵建设项目上取得扎实成效,在省市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学校论坛分享环节,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一中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博全面介绍学校以融合育人作为方式方法,探索形成了“一中心三融合八维度”课程思政育人框架。一中心即围绕“培养具有‘求进’品格的时代新人”这一育人目标展开实践探索。“三融合”即从课程融通、师资融合、项目融汇等三种方式,探索融合育人与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八维度”即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四个自信、法治意识、国家安全、生态文明和新发展理念等八个方面聚焦全学科共同的育人追求,切实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结合、一体贯通,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唐忠宝认为,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一中的思政教育旗帜鲜明有高度,内容丰富有厚度,久久为功有深度,巧妙融合有温度。有效避免思政课的泛化,育人成效显著。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教师研究与发展专委会理事长赵宪宇认为,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一中的课程思政理念先进、体系科学、主题鲜明、课程聚焦。以课堂为本,深度探究,形成了融合育人的一中范式。
活动期间,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一中各学科教师开设28节展示课,既有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跨界融合,又有思政育人元素与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向与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全面展示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一中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成果。
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江南中学同样有着良好的思政教育特色传统。江南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周宏燕以《融合育人“大课表”:课程思政的江南理解与实践表达》为题,从思政课、国家课程、学科拓展课程、跨科拓展课程、青春成长课程、云上课程等方面,分享了江南中学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与实践。
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彭钢点评:江南中学将大思政融合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落实在学校的“大课表”上,以“五环”来具体推进,做法实在,富有特色。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俊杰点评:江南中学的课程思政教育有思路、有内容、有效果、有担当。为中学课程思政的推进发挥了表率作用,贡献了“江南经验”。
此次专题研讨会特别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卜玉华教授以及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伍红林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素养培育、学科融合、课程思政建设等关键词分享研究成果,为指向融合育人的中学课程思政的深入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撑。
李政涛教授在肯定中学阶段开展融合育人与课程思政教学价值与意义的基础上,高度评价了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一中和江南中学的实践成果,两所学校的探索为融合育人提供了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范式和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经验。接着他指出要把融合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视角来解读课标,解读教材,解读教学内容,解读教师发展,从而构建、实践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根本是多元的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要立足学科,依托学科,坚守学科本位,强化学科自信。此外,他还强调,融合育人指向课程思政的关键是构建融合机制,要建立融合育人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融合育人的发展需要教研体系的支撑。
卜玉华教授以《未来素养指向下的学科融合》为主题,从当前全球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出发,指出了传统分科教学方式的局限和重建人的未来素养的重要意义,进而系统阐述了以学科融合为导向,通过课堂教学训练学生高阶思维、培养学生未来素养的具体路径。
伍红林教授的报告以《指向融合育人的课程思政内涵与路径》为题,介绍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演变过程,厘清了课程思政的特点、基本内容和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必备能力,为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定位课程思政和融合育人的切入点指明了方向。
12月2日上午,由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市第一中学携手华东师范大学、江南大学和江南中学共同举办的“指向融合育人的中学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顺利闭幕。包括各组织单位、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在内千余人共同参与,深入探讨基于融合育人的方式构建中学课程思政育人新路径,深度推进中学育人方式变革,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开幕式上,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市教育局局长宋新春总结了近年来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坚持一体化谋篇布局、立体式链接资源、多元化塑造品牌,在系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的丰硕成绩,并对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一中和江南中学在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的积极探索予以充分肯定。
立足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局,宋局长对于两校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在新征程上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发挥协同优势,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把每位学生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造就栋梁之才。
作为江苏省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江苏省思政育人特色学校和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市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联盟发起学校,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一中积极探索立德树人校本路径,探索以融合育人方式推进育人方式变革,依托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生活思政的建设,大力推进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内涵建设项目上取得扎实成效,在省市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学校论坛分享环节,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一中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博全面介绍学校以融合育人作为方式方法,探索形成了“一中心三融合八维度”课程思政育人框架。一中心即围绕“培养具有‘求进’品格的时代新人”这一育人目标展开实践探索。“三融合”即从课程融通、师资融合、项目融汇等三种方式,探索融合育人与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八维度”即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四个自信、法治意识、国家安全、生态文明和新发展理念等八个方面聚焦全学科共同的育人追求,切实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结合、一体贯通,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唐忠宝认为,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一中的思政教育旗帜鲜明有高度,内容丰富有厚度,久久为功有深度,巧妙融合有温度。有效避免思政课的泛化,育人成效显著。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教师研究与发展专委会理事长赵宪宇认为,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一中的课程思政理念先进、体系科学、主题鲜明、课程聚焦。以课堂为本,深度探究,形成了融合育人的一中范式。
活动期间,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一中各学科教师开设28节展示课,既有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跨界融合,又有思政育人元素与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向与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全面展示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一中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成果。
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江南中学同样有着良好的思政教育特色传统。江南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周宏燕以《融合育人“大课表”:课程思政的江南理解与实践表达》为题,从思政课、国家课程、学科拓展课程、跨科拓展课程、青春成长课程、云上课程等方面,分享了江南中学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与实践。
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彭钢点评:江南中学将大思政融合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落实在学校的“大课表”上,以“五环”来具体推进,做法实在,富有特色。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俊杰点评:江南中学的课程思政教育有思路、有内容、有效果、有担当。为中学课程思政的推进发挥了表率作用,贡献了“江南经验”。
此次专题研讨会特别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卜玉华教授以及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伍红林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素养培育、学科融合、课程思政建设等关键词分享研究成果,为指向融合育人的中学课程思政的深入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撑。
李政涛教授在肯定中学阶段开展融合育人与课程思政教学价值与意义的基础上,高度评价了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一中和江南中学的实践成果,两所学校的探索为融合育人提供了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范式和实博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经验。接着他指出要把融合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视角来解读课标,解读教材,解读教学内容,解读教师发展,从而构建、实践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根本是多元的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要立足学科,依托学科,坚守学科本位,强化学科自信。此外,他还强调,融合育人指向课程思政的关键是构建融合机制,要建立融合育人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融合育人的发展需要教研体系的支撑。
卜玉华教授以《未来素养指向下的学科融合》为主题,从当前全球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出发,指出了传统分科教学方式的局限和重建人的未来素养的重要意义,进而系统阐述了以学科融合为导向,通过课堂教学训练学生高阶思维、培养学生未来素养的具体路径。
伍红林教授的报告以《指向融合育人的课程思政内涵与路径》为题,介绍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演变过程,厘清了课程思政的特点、基本内容和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必备能力,为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定位课程思政和融合育人的切入点指明了方向。